读经典成君子,品书香润人生 ——宁德一中·市图书馆2025年世界读书日共读活动

发布时间: 2025-04-25 10:08 点击数:{{ pvCount }} 字体:    

  暮春细雨润闽东,恰是人间读书天。4月23日下午,宁德市图书馆内墨香萦绕,由宁德一中与宁德市图书馆联合主办的以“读经典成君子,品书香润人生”为主题的2025年世界读书日共读活动如期举办。活动现场,八位学子畅谈阅读经典的体悟;中共宁德市委党校黄玥老师以“经典阅读与君子品格塑造”为题,系统解构典籍中的德育密码;呈现了一场思辨与情怀共振的阅读盛事。宁德市图书馆副馆长雷安均,宁德一中工会主席李晖率学生发展中心主任郭垣峰、副主任潘源祯,与高二语文教师陈俊梅、吴婷婷及36名学生代表共品这场文化雅集。

  

  此次读书分享会的举办,得益于前期系列阅读活动的充分预热。近期,宁德一中已围绕世界读书日主题,在校园内掀起了阵阵书香浪潮——各班教室后墙的黑板报纷纷换上“书香浸润心灵”“经典照亮人生”等主题版面,图文并茂地推介中外名著;高一、高二年段更是以班级为单位,陆续开展“好书共读”“片段精读”“心得互享”等形式多样的读书分享会,同学们在交流中碰撞思想火花,让阅读从个体体验升华为集体精神盛宴,为走进市图书馆的深度分享奠定了浓厚的阅读氛围。

  下午,我校师生一行抵达宁德市图书馆后,首先在解说员的引导下开启了场馆参观之旅。当步入独具闽东文化标识的畲族文化馆时,展柜中陈列的《高皇歌》手抄本、凤凰装银饰、畲族刺绣等珍贵藏品  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解说员详细介绍了畲族民歌、婚俗、服饰等非遗文化的历史渊源,以及这些文化元素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师生们驻足于展现畲族迁徙历程的全息影像前,沉浸式感受着这片土地上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独特魅力。

  参观结束后,分享会正式拉开帷幕。本次读书分享会由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高二年段长潘源祯老师担任主持。八位学生代表依次登台,分享他们阅读经典的感悟,将经典与 “读经典成君子” 的主题紧密相连。

  经典推荐1:《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

  高二(15)班林萱同学作为首位分享者,以黑塞作品《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开场。她从“当死亡近在眼前时,人究竟该怎样活着” 这一深刻命题出发,结合主人公在生命尽头仍热情创作的情节,将书中“全情投入当下” 的理念与高中生学习生活相联系,比如把解数学题类比为艺术创作,认为这是“把焦虑调成水彩的过程”,也是成长。她在分享中融入青春视角,用书中 “我别无所求,只想被阳光晒透” 作结,展现出经典阅读对思考生命意义的启发,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经典推荐2:《简・爱》

  高二(13)班郑雅婷同学从 19 世纪女性作家的困境入手,解读《简・爱》。她将简・爱离开罗切斯特的抉择,解读为对“依附性生存” 的拒绝,指出简·爱守护的是灵魂平等的入场券。结合校园里的容貌焦虑和社交压力,她认为简·爱的尊严观教会我们在分数、外貌等标签之外,锚定自我价值。通过剖析简·爱经典独白的现代意义,她强调真正的独立始于拒绝用他人的标尺丈量自己,从经典文学中探寻当代青少年自我认同与君子品格中独立精神的关联。

  

  经典推荐3:《文化苦旅》

  高二(13)班刘苏霄同学以余秋雨《文化苦旅》为切入点,围绕文化传承展开思考。她紧扣“苦旅”内核,指出这不仅是身体的跋涉,更是文人面对历史伤痕的精神求索。从《道士塔》的文物流失之痛,到《阳关雪》对文人风骨的叩问,再到《风雨天一阁》对文化守护精神的礼赞,她层层剖析。同时,她将莫高窟网红打卡潮与百年前文物流失对比,追问传统在现代化浪潮中的延续,呼吁青少年守护文化火种,并将“君子精神”解读为在功利浪潮中保持清醒,以“千般荒凉,以此为梦”号召大家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展现出从经典中汲取文化传承责任与君子担当的思考。

  

  经典推荐4:《解忧杂货店》

  高二(15)班汤子馨同学以《解忧杂货店》为引,拆解现代人的心灵密码。她聚焦小说“烦恼投信—跨时空回应”的设定,指出东野圭吾构建了“孤独者的心灵驿站”。无论是静子在爱情与梦想间的徘徊,还是克郎对音乐梦想的坚守,亦或浩介在家庭巨变中的迷茫,都在杂货店的回信中体现人性温暖。她阐释小说多线叙事魅力,认为这是对现代人孤独困境的温柔解构。谈及个人感悟,她以克郎执着追梦为例,鼓励同龄人保持善良与勇气,让“解忧精神”成为跨越时代的心灵纽带,从经典中探寻面对现代生活困境时君子应有的善良与勇气。

   

  经典推荐5:《千里江山图》

  高二(16)班王景锋同学以《千里江山图》为引,叩问革命信仰。他将 1000 年前王希孟的青绿山水与 1933 年上海的谍战线网并置,提出“千里江山既是地理版图,更是革命者用生命串联的红色生命线”。他聚焦书中人物信仰的博弈,通过对比揭示特殊年代人性复杂。援引未署名信件内容,将革命者牺牲精神凝练为“不以留名为碑,而以人心为记”的精神遗产,直指当下青年价值困惑,呼吁在历史传承中锚定自我价值,从经典中探寻革命信仰传承与当代青年君子价值取向。

  

  经典推荐6:《西线无战事》

  高二(1)班黄尚桢同学以《西线无战事》为镜,映照战争对人性的撕裂。他通过主人公保罗的视角,还原战壕里真实生存图景,从毒气侵袭、腐尸为伴的身体摧残,到刺死法国士兵后的精神崩溃,揭示战争对人性的异化。剖析士兵与故乡的精神隔阂,打破战争文学正义叙事,直指人性复杂。以书中“愿世界无战事”呐喊作结,结合当下对战争正义性思考,提出反战精神不受历史语境限制,从经典战争文学中探寻人性关怀与反战的君子情怀。

  

  经典推荐7:《基督山伯爵》

  高二(3)班黄榕基同学以《基督山伯爵》为蓝本,拆解人性复杂。他聚焦主人公埃德蒙·唐代斯从“阳光水手”到“冷酷复仇者” 再到“宽恕智者”的蜕变,指出复仇是照见人性的镜子。阐释“等待和希望”箴言,将其解读为在困境中构筑精神力量的勇气,以唐代斯牢狱修行联系当代青少年面对挫折的心态,提出在困境中接受不公并播种希望,从经典中探寻困境中君子的成长与精神坚守。

  

  经典推荐8:《额尔古纳河右岸》

  高二(11)班林雨欣同学以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为蓝本,礼赞生命。她从画家溺亡悲剧切入,展现鄂温克族与自然共生哲学,将风葬习俗、候鸟迁徙等文化记忆化作“万物有灵”的诗性注脚。把个人生命体验融入文本解读,借书中“伤口终会愈合”箴言与自身经历呼应,以冬至梦境升华出“以爱抵御严寒”的生命哲思,从经典中探寻对生命敬畏与热爱的君子生命态度。

  

  在八位学生代表精彩分享后,宁德市图书馆副馆长雷安均,宁德一中工会主席李晖、学生发展中心主任郭垣峰为八位优秀分享者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

  

  随后,中共宁德市委党校黄玥老师以《从坚定理想信念的角度谈谈阅读经典与君子品格塑造》为题,带来了一场精彩讲座。她紧扣活动主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为脉络,从“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的意义”“现实问题”“实践路径”四个维度展开讲解。强调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是新时代青年的 “精神三信”,经典阅读是筑牢信仰之基的重要途径。针对当下青年思想困惑,她援引《论语》《孟子》等典籍中的君子人格范式,结合“知要深、信要真、行要实”的实践要求,提出青年成长路径,引发师生对“读经典为何、成君子何为”的深入思考。讲座尾声,掌声热烈,不少学生认真记录下“知信行合一”“以经典润心、以品格立人”等关键词。

  这场读书分享会,在众人的意犹未尽中落下帷幕,却在师生们的心中种下了阅读经典、塑造君子品格的种子。同学们在分享与聆听中,深入经典世界,探寻君子之道;在与历史、文化、人性的对话中,明晰了自身价值与使命。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带着从经典中汲取的智慧与力量,在人生道路上践行君子品格,让书香持续滋养心灵,让经典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让阅读成为一场永不停歇的精神旅程,在各自的生活中书写属于他们的君子篇章,将这场阅读盛事的余韵无限延续。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