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放异彩 五育并重育英才——2024-2025学年高一年段校本选修课程介绍

发布时间: 2024-08-30 16:36 点击数:{{ pvCount }} 字体:    

  校本课程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学校追求深层次和特色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的关键。宁德一中致力于校本课程的创新与突破,旨在构建一个既具有时代特色又蕴含地方色彩,同时鲜明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随着新学期的脚步临近,高一年段的骨干教师纷纷踊跃申报校本选修课程。经过我校课程管理委员会的全面评估和严格筛选,我们最终选出了29门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探究竟,领略这些课程的独特魅力吧!

  一、语文学科课程

  灯谜与中国诗词

  叶渝,文学学士,曾获全国语文教师读书比赛一等奖,宁德市教学设计高中语文一等奖,寿宁县演讲比赛一等奖,宁德市教师技能大赛高中语文一等奖,宁德市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一等奖,擅长古文、古诗词写作。


  课程简介:我校灯谜有过辉煌的历史:2015年获得全国中学生灯谜大赛金奖。灯谜需要一代代学子传承。开设《灯谜与中国诗词》校本课程,从基本方法教授起,让同学们掌握灯谜几十种猜射技巧,并结合我校诗词文化建设,侧重诗词与灯谜、文学名著经典与灯谜的融合等。

  

  中华诗词之传统美德篇

  郑添,中学二级教师。


  课程简介:“中华诗词文化”是我校特色课程,《中华诗词之传统美德篇》为中华诗词系列课程之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那些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脉,成为鼓舞我们勇往直前的最深层力量。本课程将通过中华传统美德篇之“热爱劳动”“勤俭节约”“惜时进取”“孝敬父母”等专题让学生领略中华传统美德之美。

  

  唱诗与写诗

  林惠,教育硕士,宁德市青年骨干教师,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中华经典诵读”师,高考志愿规划指导师。曾获全国微课大赛一等奖,“海峡杯”基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活动一等奖,指导学生参与征文、演讲比赛获誉前三22人次。


  课程简介:唱古诗,写新词,我们心中有信仰,手中有笔杆。在唱诗与写词课中,你可以将古诗与当代音乐来个混搭,也可以将现代诗精修为古诗。更有升级版惊喜课程,老师将带你剪辑音频或视频,玩转各种好玩的特效。实现一个人就是一个team,获取写词、亲唱、后期制作一体化的快乐。

  

  中华诗词之学习篇

  孙妍,宁德一中语文教师,福建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曾在《国文天地》《章法论丛》等刊物中发表相关专业论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课程简介:少年强则国强,吾辈青年只有自强不息,才能磨炼坚强的意志,更好地建设祖国未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告诉吾辈青年学习积累的重要性。本课程将通过开设“学习篇”之“自强不息”“积少成多”“专心致志”“慎独精神”等专题,让同学们学习古人的学习方法,领略学习的至高境界。


  二、数学学科课程

  高中数学竞赛选讲

  杨恩彬,大学本科,教育硕士。现任教于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教研室副主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福建省第四批中小学(幼儿园)学科教学带头人,省首批名师工作室(江泽数学名师工作室)团队核心成员,宁德市名师工作室成员;福建省教育学会数学教学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参加高考命题研究,参加自2009年以来的历次宁德市质检数学的命题工作。2009年和2013年4月参加福建省高考试题数学学科的命题工作。指导颜光锋、胡雨桐、黄煜、林挺嵘和蔡沐轩等多名学生获福建省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多人获省二、三等奖,其中蔡沐轩同学获202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银牌。公开发表了三十多篇CN级论文。主持或参与各类课题以核心成员参与的一项省级课题获得了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并在全省各地市开设几十场讲座。


  王夏莹,高中数学教研组组长,连续多年高三备考组组长,蕉城区优秀教师。


  吴  越,硕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曾获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类)三等奖。


  课程简介:参照《高中数学竞赛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内容涉及数论、代数,几何及组合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直观想象能力。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胡守云,硕士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曾获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


  课程简介: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数学思想的演变以及数学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文化意识。

  

  数学知识与故事

  苏佳敏,硕士研究生,曾获全国“田家炳杯”学科教学(数学)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多次获校级教学技能竞赛教案设计一等奖、课件制作一等奖、片段教学二等奖。


  课程简介:本课程将数学文化融入到学习内容中,阐述数学重要结论的演变过程,体验数学家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的全过程,适时展现数学及科学研究的成果,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英语学科课程

  中华诗词英文鉴赏之唐诗

  陈青荧,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


  课程简介:本课程将通过英文版唐诗,探索唐代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生动的意象,让学生感受古代中国诗歌的美妙以新的形式焕发新生。该课程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增进学生对中国文学的跨文化理解,并加深对诗歌艺术的欣赏以及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坚定文化自信,逐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英文述中国传统文化——“Hello, China”

  李嘉荧,中学一级教师,宁德市“天湖人才”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英语教学,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节日、哲学和传统习俗。课程内容丰富,包括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中国书法和绘画的艺术魅力、以及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刻内涵。通过互动和实践,学生不仅能够学习英语,还能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英文对白表演之中国故事

  方宏杰,中学二级教师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英文对白表演,初步了解如何通过英文呈现中国文化元素,并在模仿和表演中感受用英文讲、演中国故事,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日语基础入门

  吴冰洁,中学二级教师,香港浸会大学语言学研究生


  课程简介:基础日语课程系统的讲授了日语初级基本词汇,语法及句型,同时涉及到日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环境,使学生感到外语学习的有用性和乐趣。


  四、物理学科课程

  高一物理竞赛

  陈明忠,一级教师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高一年级学习基础较好且学有余力并对物理学科饶有兴趣、愿意深入钻研的学生开设的校本课程,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均超出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其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充分而深入的掌握更高层次的物理学知识。

  

  力学实验的创客实践

  王玲艳,中学二级教师,作品获评2024年福建省普通高中优秀作业设计。


  课程简介:本课程从对物理教材中的探究实验的学习出发,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设计和创造自己的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活动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思考进行实践,体会物理实验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物理学与生活

  缪戈菱,中学二级教师


  课程简介:本课程通过一系列较具趣味性的物理活动使学生了解“做中学,学中做”的特殊意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乐于交流、善于协作,培养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形成关注生活、探究自然的科学精神和善于交流协作的科学素养,在贴近生活的物理活动中感受物理学的趣味和大自然的神奇。


五、化学学科课程

高一化学竞赛

  左友松,中学高级教师,宁德市教学名师培养对象,宁德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曾指导学生3人获得化学竞赛省一等奖。


  课程简介:《化学竞赛》校本课程的目的在于筛选并培育具备化学才能和浓厚兴趣的学生群体。本课程致力于通过深入解析化学领域的复杂性和深邃性,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及探究能力。课程内容全面覆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质结构、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核心化学模块,采用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性思考,同时锻炼其实践技能。

  

  探寻化学之美

  阮淑燕,宁德一中化学教师,曾获“优秀毕业生”,“本科/硕士校优秀毕业论文”等荣誉,第一作者已发表国际SCI核心期刊5篇。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艺术作品中的化学元素和现象,以影像和图像为媒介,传播化学知识与原理,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艺术作品中涉及的化学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提升科学素养,为高中三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生物学科课程

  高一生物学竞赛

  陈梦星,硕士研究生学历,宁德一中生物教师


  陈静,硕士研究生学历,宁德一中生物教师


  课程简介:高中生物学竞赛课程旨在深度挖掘与拓展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边界,通过系统学习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前沿领域,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学生需对生物学有浓厚兴趣,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实验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充分参与并享受课程挑战。

  

  生活中的生物

  游子欣,硕士研究生学历,高一生物备课组长,中学一级教师


  课程简介:《生活中的生物》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的奥秘,了解生物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将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


  七、历史学科课程

  中国古代文化史

  张君君,中学一级教师。


  课程简介:该课程以姓氏文化、汉字、建筑文化、茶文化、礼仪文化、中医药文化、节气文化、经典文化和地方文化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专题为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和优良传统,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八、政治学科课程

“闽东之光”耀山海——习近平的宁德足迹

  林文文,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课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省、市级示范课,曾获校优秀教师、校先进教育工作者、校优秀班主任荣誉,所带班级曾获校文明班级、先进班级等荣誉。


  课程简介:脚底沾泥,心怀真情。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踏遍闽东大地的山山水水,紧紧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一主线,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等许多富有创见的理论。本课程正是跟随习近平同志的宁德足迹,引领学生感受习近平同志的真理智慧与实践伟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九、地理学科课程

  探索中国地理文化

  袁苑,中学一级教师


  课程简介:本课程将从中国传统地理文化中的衣、食、住着手,介绍从古到今的服饰演化,不同民族的服饰,不同区域建筑特点和风格,不同区域的传统饮食习惯及特色风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分组展示中国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感。


  中国地理文化区


  叶建玉,研究生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林慧灼。研究生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课程简介:中国地大物博,南北跨纬度近50°,东西跨经度近60°,自然地理环境显著差异,人文地理环境也不尽相同,由此形成不同的文化区。该课程通过对各分区的自然概况、建筑、民族等特色文化进行研究,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空间意识,培养其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同时,与现有课程体系互补,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十、信息技术学科课程

  信息学奥赛初步

  裴仁勇,宁德第一中学信息通用教研组组长,宁德市“学科带头人团队”,宁德市第三届中小学名师培养对象。指导学生获蓝桥杯编程大赛全国二等奖、创新设计比赛全国三等奖、信息学竞赛省一等奖、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省一等奖、创客比赛省二等奖等。近五年来指导学生获得省奖以上三十余人次。


  课程简介:信息学奥赛是高校认可的五大学科奥赛之一,属于智力与应用计算机解题能力的比赛(竞赛性质),选手应该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力要求),学习有关组合数学、图论、基本算法、数据结构、人工智能搜索算法及数学建模等知识,还有高级语言和编程技巧 (学习和考察的范围)


  十一、体育学科课程

  篮球教学理论的学习与实战运用

  余鑫,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以篮球运动为主要内容,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提供个性化指导,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所以本课程的目标不仅是提升篮球运动技能,它更关注于通过篮球运动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以及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校园定向越野运动

  刘众宝,硕士研究生


  课程简介:在探索未知的旅途中,定向越野课程是一扇通往自我挑战与团队合作的大门。这门课程结合了跑步、导航和智力,不仅锻炼学生的体能,更培养他们的方向感、决策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校本课程旨在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在奔跑中学会观察、分析并作出快速判断。


  十二、艺术学科课程

  西方音乐简史与鉴赏

  郑柯,钢琴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学二级教师。2023年指导宁德一中合唱团获宁德市第二届青少年合唱比赛(中学组)一等奖。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西方音乐的发展时期为线索,通过深入探索古希腊、古罗马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各个阶段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赏析与分析。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理解,使他们能够辨识不同艺术体裁的作品及其内在思想内容,从而提升对高雅艺术的鉴赏力。

  

  素描基础

  薛宇杉,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市名师工作室名师、市美术学科带头人团队第一带头人


  林凯,湖北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为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美术教研员。作品《接种疫苗》入选第二届闽台大学生作品展,作品《吹笛的孩子》获湖北美术学院第四届素描写生大赛一等奖,作品《时空的尽头》获第十三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三等奖,作品多次入展全国大学生艺术博览会。


  课程简介:素描基础作为美术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一种单色绘画表现形式。它不仅是绘画和雕塑等造型专业的基石,同时在设计学科、建筑学科等多个领域都能找到其应用。素描不仅是一种艺术技巧的学习,更是一种全面培养个人能力和提升个人素养的过程。通过素描学习可以在观察、造型、表达、审美、创造、专注、艺术感知和自我表达等多方面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无论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还是为了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学习素描都是一条值得推荐的途径。


  十三、心理学科课程

  高中生积极心理拓展

  王晓莉,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升学指导师,宁德市中小学名师。


  张文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升学指导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现为高中心理健康教师,宁德市教学名师培养对象,宁德一中党政办副主任。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关注学生的积极心理,通过对“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等方面探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发掘学生的优势与潜能,培养积极情绪,养成积极应对的方式,促进学生成长。

  

  自我探索之旅

  陈炜,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


  课程简介:本课程通过心理学知识传授、团体心理游戏活动、心灵写作等形式开展。旨在通过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自我的三个层次去认识自己,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当中去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培养学生学会自我观察、悦纳自我的方法。

  课程承载着学校的教育理念,我们将继续深化校本课程的构建与提升,致力于创建一个既彰显学校个性、又紧跟时代步伐、充满活力的校本课程体系。我们期望校本课程能成为学生全面成长的坚实基石,同时为教师提供创新教学的广阔舞台。在课程的多样化发展中,我们致力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用丰富的课程内容充实学校的教育生态,助力每一位学生的梦想之花绚丽绽放。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