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一中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为了学校发展"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随着新学期的到来,高二年级的同学们有福了!我们精心准备了29门精彩绝伦的校本选修课程,每门课程都充满了新意和创意。同学们,不要犹豫,快来选择你最感兴趣的课程,开启一段充满探索和发现的学习之旅吧!
一、语文学科课程
中华诗词之大好河山篇(上)
陈俊梅,中学一级教师,教育硕士,曾获福安市中小学作业设计三等奖,所带班级曾获“宁德市直机关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课程简介:“弘扬中华诗词文化”是我校特色项目,《中华诗词之大好河山篇》为中华诗词系列课程之一,旨在贯彻“五育融合”的理念,以“美育”为主,致力于提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选大好河山之诗篇,让学生领略河山之美,体悟诗词之妙。最终达到增强学生对中华诗词文化的了解与兴趣,自觉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信心的目标。
中华诗词之大好河山篇(下)
邱迎银,宁德一中语文教师,中学二级,教育硕士。
课程简介:泛舟游湖,观湖光山色,自古以来就是文人的雅趣。春日泛舟,绿意点点,在天与水中,寻一方闲适;夏日游湖,赏荷叶田田,于酷暑中,觅一丝清凉;秋日泛舟,清风徐徐,于俯仰之间,享一隅宁静......湖光山色相辉映,“耳得之为声,目遇之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面对这美好之境,诗人游目骋怀,纵情山水,在赞叹自然之美中寄托诗人的所思所感,表达政治理想、志趣抱负,也由此留下了不少佳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将穿越时空的界限,饱览美不胜收的湖光山色,更能够感受到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恬然自得的高尚志趣与潇洒旷达的胸襟。
中华诗词之革命篇(上)
周雅潇,中学二级,硕士专业为学科教学(语文),本学期将根据课程展开更多元化的学习,聚集来自各班的同学,有助于大家更好地展开交流。
课程简介:诗词中的革命精神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坚定的信仰、勇于斗争的精神、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诗词中展现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即使在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时,他们也始终坚守着心中的信仰。本课程将通过学习毛泽东、鲁迅、秋瑾、陈毅等革命家的诗词,学习他们的坚定的信仰。
中华诗词之革命篇(下)
吴婷婷,宁德一中语文教师,教育硕士,曾在“新春走基层”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全媒体传播活动中获“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在省级语文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3篇。
课程简介:爱国诗人通过他们的诗词展现了革命精神,这些精神体现了他们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以及为了理想和正义事业所展现出的英勇斗争和牺牲精神。诗人通过他们的诗词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未来的期望。这种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也是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将通过学习闻一多、郭沫若、艾青等人的诗歌,了解他们对中国的热爱和对革命成果的珍视。
二、数学学科课程
高中数学竞赛数论与组合选讲
黄文兼,中学高级教师,宁德市学科带头人,蕉城区优秀教师。
课程简介:参照《高中数学竞赛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内容涉及、代数,几何及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直观想象能力。高二上课程以数论与组合为主。
高中数学思维训练
赵春琳,中学高级教师,多年备课组长。
课程简介:高中数学思维训练结合数学教材中的拓展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探索实际生活中的数学
张灏,中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
课程简介:结合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数学知识与高二教材中的知识,带领学生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去发现数学,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的应用,如测绘教学楼高以及感受数学在篮球场上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建模的热情。
高中数学思维导图训练
童国顺,宁德一中数学教师,曾获得“指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省优秀奖,“单元作业设计”市一等奖。
课程简介:思维导图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高效复习,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建立知识体系。
三、英语学科课程
中华诗词英文鉴赏之宋词
林瑛,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
课程简介:本课程将中国国学经典宋词与英文翻译相结合,通过朗诵和解读双语诗词,令学生感受中华文化诗词之韵,感悟语言文化之美,培养学生英文鉴赏能力,提高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用英语述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陈嘉熠,硕士研究生,中学二级教师,曾多次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赛区英语专业组中获得二等奖。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用英语讲述中国名人故事,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坚定文化自信。本课程帮助学习者用英语介绍、解释和传播中国名人故事,助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
“玩转”读后续写
孙燕,硕士研究生,中学二级教师
课程简介:读后续写作为高考英语写作的重要部分,本课程立足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挖掘教材中的语篇素材,设计读后续写命题,引导学生根据语境线索理解语篇内容,分析语篇结构并完成续写,旨在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拓展学生创造性表达的思维,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标准日本语初级课程
吴晓琳,硕士研究生,中学二级教师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日语五十音图为基础,通过学习新标日语基本课文与社交应用课文,不断熟悉并掌握日语词汇、句型和语法,使得学生在学习日语的同时,增进对日本社会、文化的了解,拓展国际视野,提升语言学习兴趣。
四、物理学科课程
高中物理竞赛进阶
刘炳华,宁德一中物理教师,长期从事高中物理竞赛辅导工作,指导学生郑涵予、陈钧伟获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总决赛二、三等奖,近百人获省级一、二、三等奖。
课程简介:根据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大纲要求,通过温故力热电光原子相对论基础知识,对各部分重点内容分专题进行强化训练,加深理解,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争取在2025年全国物理竞赛中获得佳绩。
电磁实验的创客实践
郑文浩,中学二级教师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教材中的实验为基础,结合物理的基本原理来自行设计制作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物理学科知识,真正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物理电磁学实验探究
张志远,中学二级教师
课程简介:“探物理之微,悟实验之妙”,物理的魅力很大一部蕴藏在实验之中,实验对于物理学的前进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物理学原理和定律,也能够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同时在电磁学部分需要理解和想象的知识点偏多,通过对实验的探究来加深同学们对电磁学知识的理解。
五、化学学科课程
李琳,中学高级教师,宁德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蕉城区优秀教师,曾指导多名学生获得化学竞赛省奖。
课程简介:《高中化学竞赛进阶》校本课程旨在甄选并培育具备卓越化学才能与浓厚兴趣的学生群体。课程内容全面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质结构、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领域的核心模块。通过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培养其创新性思维方式,并强化其实践技能。
实用化学
李艳艳,中学一级教师
课程简介:《实用化学》校本课程通过趣味导入与丰富生活实例将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与真实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让知识生动有趣;在运用高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化学学科的魅力,增强知识的应用意识,真切感受化学的实用性。
化学实验之美
王淑霞,中学一级教师
黄江丽,中学二级教师
课程简介:《化学实验之美》校本课程将化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实验探究从多角度感悟化学之美,旨在充分感悟化学的神奇与美妙,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六、生物学科课程
趣味生物思维发展营
张丽梅,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曾获得校优秀教师、校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誉
课程简介:通过研读生物课本,立足于教材,结合生物学热点问题,针对“易错判断训练”发展生物学科思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树立辩证思维,从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物竞赛进阶
王珅,生物教研组长,曾获福建省青年教师生物技能竞赛一等奖;宁德市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程简介:生物学竞赛是五大学科竞赛之一,参赛对象:在校高一、高二学生。生物学竞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目的在于发现和培养未来生物科学优秀人才。本课程将围绕全国联赛的命题范围展开教学,包括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
七、历史学科课程
“莲峰计划”口述历史PBL
林秋华,宁德市第二届中学(高中历史)名师工作室成员,曾获宁德市中学优质课一等奖。
高偲偲,曾获宁德市中学优质课二等奖。
课程简介:本课程基于项目式学习,从家族史、社区史、乡土史、校史等身边的历史出发,学生通过口述历史访谈和口述史料的记录、整理、利用,挖掘并留存稍纵即逝的个体或集体的珍贵记忆;通过项目实践,促进学生深度体验历史、深刻理解社会,陶冶家国情怀,并提升跨学科综合能力。
八、政治学科课程
“政”眼看天下
陈王平,中学一级教师,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称号,获得宁德市思政课精品课。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基于高中思想政治课与时政热点息息相关而设置的课外拓展课程。主要是以最新的国内外时政热点为载体,引导学生关注国内时事政治,了解国际局势,把握时代脉搏。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培养时政意识和政治素养,从而增强政治参与能力。
九、地理学科课程
趣味地理·游学中国
孙蓉,中学一级教师
刘凡君,中学一级教师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凸显地理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促进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使学生知祖国,爱祖国,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十、信息技术学科课程
信息学奥赛
谢贵梅,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课程简介:是高校认可的五大学科奥赛之一,属于智力与应用计算机解题能力的比赛(竞赛性质),选手应该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力要求),学习有关组合数学、图论、基本算法、数据结构、人工智能搜索算法及数学建模等知识,还有高级语言和编程技巧(学习和考察的范围)
机器人与创新设计
陈言琛,中学一级物理教师,现任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曾于2003、2013年两次获得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优秀科技辅导员”,2014年获得福建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优秀教练员”。
华蓉蓉,高中通用技术教师,执教课例曾多次在中小学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中入选部级精品课;设计的作业在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中入选省级优秀作业设计;参加宁德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通过学习机器人技术和创新设计原理,学生将掌握编程和机械构造基本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践。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创造性思维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科技的热情。
十一、体育学科课程
篮球基本技术学习与实战运用
陈坚韧,本科学历,中学教师,连续任教十六年,宁德一中篮球队教练 国家二级篮球裁判,曾获宁德市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
课程简介:篮球是一项很好的运动,在我校具有很高的普及度,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篮球运动是一个集体项目,可以培养相互间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想打好篮球,需要学会把握好适当的配合时机,不仅能培养对球控制力,还能加强学生的观察力和专注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篮球项目学习难度较高,必然坚持严格的训练,可以很大程度上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和精神力。
校园定向越野
陈含芝,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学硕士研究生 中学教师
课程简介:课程以“校园短距离”定向越野活动为主要内容,旨在让学生快速掌握定向越野基本技巧。校园定向越野根据校园的情况,将点位设置在操场、篮球场、花园等区域,打卡点一般设置在10个左右;比赛路线的距离保持在1000米~2000米之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会使用地图。在合作中发展学生耐力跑的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十二、艺术学科课程
音乐与戏剧鉴赏表演
叶天徕,声乐表演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课例《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获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部级精品课”。2024年获宁德市第六届中小学教师教学大赛高中音乐组一等奖。作业设计课例获2022、2023年福建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省级优秀作品。指导学生诵读、合唱、器乐比赛多次获省、市级奖项。
课程简介:戏剧是一种包含文学、绘画、音乐和舞蹈多种成分的表演艺术。本课程旨在通过戏剧鉴赏与表演等途径,让学生在学习戏剧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了解戏剧的分类、戏剧的表演形式及不同戏剧的风格特点,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白描艺术
曹枫,硕士研究生 中学一级教师 曾获福建省高中校本优秀作业设计。
课程简介:中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承传有绪,历史积淀醇厚,高峰迭起。白描是中国绘画独有的基础形式,通过学习能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民族的审美意识为本,感受自然与人的和谐,感受艺术与人的和谐,提高审美境界,丰富精神享受。
课程是学校教育理念的体现,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本校课程的构建与完善,创建一个具有独特学校特色、反映时代进步潮流、充满活力的校本课程体系。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和追求自己的兴趣,提高技能,并实现自我超越。愿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参与校本课程,发掘自己的潜力,获得新的知识,尽情展现多姿多彩的青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