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宁德一中迎来了一场以“简约化课堂的深化实践”为主题的开放周活动。此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设了高一语文、生物、信息、体育以及高三历史的同课异构课程,并特别安排了六节校本展示课,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展示的平台。
活动期间,各学科教师各展所长,以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方法,将简约化课堂的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之中。
语文课紧紧扣住课后的“学习提示”和“单元导语”相关内容展开教学。学习目标明确,课堂任务清晰。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课堂容量大且高效完成的原因是践行了“简约课堂”的理念:一些基础的,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的内容,通过指令明确的“学习任务单”提前布置,不占用课堂时间。在学生充分预习思考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维纵深思考,逐个突破令他们困惑的难点。正是因为简约高效,目标明确,本节课学生发言才会如此踊跃,碰撞出了如此多精彩的思维火花。
历史课旨在展示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高考命题趋势,对世界古代史的中古西欧进行有针对性的梳理与整合,提炼核心知识点,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
课程内容涵盖中古西欧的历史脉络,用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深化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引用一系列丰富具体的文献史料与图像资料创设生动情境,思考中古西欧的总体特征、历史影响,磨练阅读分析能力,锻炼史料实证意识与历史解释能力,提高答题技巧。重点分析中古西欧文明演变历程、相互影响及历史地位,同时结合历年高考真题,解析考点分布和出题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提升解题能力。教师将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时间轴、思维导图等,直观展现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此外,课堂还将引入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合作学习深化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素养。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复习进度,有效吸收知识。
这节高三历史公开课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回顾与巩固,更是一场关于如何智慧备考、提高学习效率的深度探索,力求在简约化的教学理念下,为学生的高考之路铺设坚实的基石。
生物课主要对教材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进行分析与改进。教师引导学生在对实验从实验原理,仪器,试剂,操作等各个环节进行充分理解、分析与改进,不仅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也让原本需要8~10小时的实验缩短到一节课内就能完成,学生参与感大大提升,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用简约的教学来实现最大效益的育人功能,最终实现学生基础学力的发展、学科素养的提升。
信息课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碰到适合使用循环结构的问题,能有意识的根据实际需要通过编程的方式来解决。开课后的实践表明,简约化课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简优化,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思考和实践机会,这对于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至关重要。
体育课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通过跨学科知识以及学、练、赛、评等简约高效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积极性,锤炼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在课堂学练中,教师始终秉持“精讲多练”的原则,用最简约的语言和最简约的模式让学生明晰本课的重难点和练习内容,从而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练信心。
在校本展示课上,我校推出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数学校本课程展示公开课聚焦于《高考中的数学文化》,由校党委书记陈坤其开设。课程紧密围绕高考考点,选择与之相关的数学文化内容进行教学,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包含丰富有趣的数学故事、游戏、历史典故等,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同时有些内容涉及历史、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呈现出跨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深入浅出地掌握数学知识,解答数学疑惑。
高一年级叶渝老师开设的语文校本课上,特别呈现了《祖国大好河山之“古道西风”》这一主题。本着学科大融合的出发点,课程从地理、历史、文化、政治等几个角度深度解读“丝绸之路”以及这个区域上涌现的佛教文化、西域文化、五凉文化、唐代边塞诗等,为学生深刻理解边塞诗的景情典故主旨手法,提供了强有力的背景解读。其中展现出的丰富的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知识融合,体现了高中语文教师深厚的文学素养。课堂内容纵横古今、视野开阔,饶有趣味。
英语学科同样精彩,孙燕老师推出了《“玩转”读后续写--微技能之动作链》,通过课堂互动,学生展示的方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和互动中解析文本,构思情节,训练微技能,在互动中激发学生对读后续写的兴趣。课堂设置师生互评,以评促学,教学评一体化,提高学生综合写作能力。
在物理课堂上,王玲艳老师开设的《力的合成—制作斜拉桥》,从物理教材中的力学相关实验出发,通过探究、实践和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属于自己的作品,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将创客教育理念与高中物理力学实验相融合,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生动有趣。
音乐组叶天徕老师开设的《粉墨春秋》,通过戏剧鉴赏与表演等途径,让学生在学习戏剧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了解戏剧的分类、戏剧的表演形式及不同戏剧的风格特点,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课堂戏腔咿呀、水袖翻飞,师生和谐融洽、欢声笑语。
信息技术领域,谢贵梅老师开设的《人工智能为你写诗》,通过体验写诗系统,了解人工智能写诗原理,编写人工智能写诗程序,思考如何应用人工智能,为今后科学技术发展打下基础。课堂别开生面,新奇有趣,让同学们感受到了AI的魅力。
这些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不仅为宁德一中的学生们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也为他们的综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些课程也充分展示了宁德一中在课程建设上的持续创新和努力。
此次开放周活动,我们还特别荣幸地邀请到北京市教育专家——北京八一学校的王华蓓副校长,她通过线上平台,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精彩讲座。王校长紧扣《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的主题,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为我们引领了一场关于教育理念的革新风暴。她仿佛是一位智慧的引路人,以渊博的知识为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指向核心素养单元教学”的崭新大门。王华蓓校长的分享,不仅让我们对国家发展战略、教育政策导向、新高考命题趋势与改革理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更让我们领略到了深度学习下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魅力、大单元整体设计的精妙之处,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广阔视野。同时,她还结合人工智能助教学的前沿趋势,为我们展现了未来教育的无限可能。这场讲座不仅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更激发了我们勇于探索未知、积极创新的内在动力。王校长的分享无疑为我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指引,让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更加坚定、自信地前行。
宁德一中此次举办的市级开放周及校本课展示活动,无疑是一场教学盛宴与教育智慧的璀璨交汇。它不仅生动展现了宁德一中师生在教学领域的丰硕成果与卓越成就,更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吹来了崭新的活力与澎湃的动力。展望未来,宁德一中将坚定不移地秉持简约化课堂的核心理念,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更为高效、更具创意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学校的蓬勃发展贡献出不可估量的力量,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