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史省课题,探索育人新路径

发布时间: 2024-05-21 11:25 点击数:{{ pvCount }} 字体:    

  立夏之美,在于清和间启炙;教研之美,在于探究中提质。为提高我市高中语文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发挥教学成果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5月10日至11日,由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主办,宁德一中承办的宁德市基础教育成果奖推广暨省级课题“高中语文课程实施四史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与培养路径探究”研讨活动在宁德一中开展。

 

  5月10日上午,兰心教师与林惠教师就《与妻书》一课进行同课异构。兰心教师以三个活动任务建构课堂,以情来感悟并带动理性分析,用情景体验及实践参与,带领学生感受作者朴实语言中的至情至性,理解革命志士舍家为国的原因,结合时代特点认识自己的抱负和使命。林惠教师将心理学专业知识引入教学,通过情绪判断与情感分析了解一个人的行事动机--在“恐”的情绪背后体悟林觉民“至爱汝”的情感,在“勇于就死”的情感下模拟当时的情绪“非抑制型焦虑”,一个因爱妻而恐,又因救国而勇的真英雄形象呼之欲出。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而后的评课中,两位授课教师分享了各自的教学设计理念,紧接着听课教师各抒己见,其中赵少华老师指出兰心教师关注学生的感性体验,在情境创设中,引导学生分析长难句,循循善诱温润而泽;林惠教师则以理性分析情绪情感为抓手来探究一个平凡真实的英雄形象,具有学科融合的意义。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詹海东老师肯定了两位授课教师的共同课堂亮点--关注文本情感表达,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应关注文体特性,注意实用类文本切于实用与注重特定对象的特点。在一阵掌声中,詹老师开设了针对本单元内容的讲座《指向言语智慧的实用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讲座中指出阅读教学内容需要经过的三个阶段,从关注文本内容到关注言语形式,再到关注特定文本体式的言语形式,形成“语言哲学观”。除此之外,还要关注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如本单元作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而存在,则指示教师在关注文章的文学性的同时,还要关注到文体的实用性,探究文章具体、实际的写作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学会使用实用类作品系统关照表,才能使语文学习具有可操作性、对标评价性。讲座如金光拂照,给每一个探路前行的教师指明方向。

  

 

  下午,宁德师范学院邓惠明教授开设讲座《以文化人:课堂教学中的思政融合》。以注重素质教育的“教改”是否会影响教学进度和高考成绩为发端,探讨素质教育之于学生、教师与社会的重要意义,启示每一位教师应遵循德育基本规律,注重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其中特别强调教师不可默许假德,要重视培养常人之德,唯有如此,方能使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后与参会教师共同探讨省级课题《高中语文课程实施四史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与培养路径探究》。该课题打破语文与政治学科的藩篱,拓宽了德育渠道,课题组成员可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探讨课题的育人要素、育人价值和实现育人价值的途径。

 

  晚上,厦门一中钟斌老师开设讲座《高考语文试题研究:反套路答题和情境作文策略应对》。讲座指出反套路题型的出现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因此学生需要培养多方面答题机智,深入理解题目背后的真正意图和考察点,拓展思维空间,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思考问题。在高考语文试题常见的情境作文中,也提出了多种应对策略,如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写作动机和表达欲望,明确写作任务,读懂诸如写作内容、文体、写作身份、对象设定等指令等,提炼关键信息,发现其中的主要矛盾和冲突,突出个性表达。其在高考语文试题研究方面的丰富经验和独特见解获得在场高三师生一致好评。

 

  5月11日上午,省级课题《高中语文课程实施四史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与培养路径探究》课题负责人李晖教师开设讲座 《指向核心素养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教学设计》。讲座伊始,李晖老师指出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对培养学生如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课题实施应当以教育部印发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为理论指导,关注两种载体形式:革命文物、遗址、纪念场馆、重要纪念日及仪式等原始素材和基于原始素材而创作的革命传记、故事、新闻、通讯、报告、演讲、杂文、访谈等作品。而后在分享具体有效的教学设计案例和实践经验环节,获得与会教师的热烈反响和高度评价。

 

  研讨活动虽毕,教育之路未止。本次活动通过推广宁德市基础教育成果奖的优秀案例和经验,加强省级课题的引领作用,激励推动基础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我们期待在未来有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参与到基础教育改革和实践中来,探索更多育人的新路径,有更多育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得到推广和应用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