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考场议论文深刻

发布时间: 2017-11-28 12:23 点击数:{{ pvCount }} 字体:    

余慈榕  宁德第一中学     352100

摘  要   当前,教学一线的老师最头疼的问题是学生以例代证,缺乏必要地论证,离高考作文的深刻性要求甚远,而要科学高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训练学生的思维特别是思维的深度入手,即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目标:开发思维,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追根溯源,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关键词  作文的深刻性   深入本质  揭示因果关系

创作是灵感火山的爆发,议论文写作是思维激流的碰撞。

议论文写作,特别是高考考场议论文写作与思维的品质相关联。也就是作者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活度、清晰度决定议论文写作质量。

高中阶段学生抽象思维发育逐渐完全,思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逐渐提高;另外,从近年高考作文评卷老师反馈的情况看,考生选择议论文的居多,因此加强对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训练是高考备考的当务之急。目前,教学一线的老师最头疼的问题是学生以例代证,文章粗浅,缺乏必要地论证,离高考作文的深刻性要求甚远,而要科学高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训练学生的思维特别是思维的深度入手,下面结合本人历年高考作文复习的实践谈谈粗浅的看法。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指出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分别占40分和20分,其中发展等级第一点要求就是“深刻”, 包含“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考试说明》指出 :深刻是指作文的见解深刻,即主旨不能停留在事物表面的罗列或生活现象的描述上,而应该分析、揭示事物和生活的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能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或结果。文章的内容充实、深刻,具有一定的说服力,能够对读者产生一定的启示意义。

从《考试说明》不难看出要获得“深刻”这一等级分并不困难,如果考生思维的深度训练有素,文章一定会写得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对读者产生一定的启示意义。那么,如何做到深刻呢?

开发思维,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上升为理性认识的。 从思维的本质角度说,深刻就是要将“理”讲清楚。首先,从认识的层面看,现实世界纷繁复杂,认知主体必须进行辨析,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感性的“象”深入到抽象理性的“理”;其次,从论证的层面看,论辩要周密,论证要深入,要充分发掘道理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从而真正揭示事物的本质。另外,从方法的层面看,“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是思维发展得较高级阶段,要做到这点,还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比如掌握一些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等。

1、深入分析,避免以例代证

目前,由于高考作文的文体导向影响,很多学生选择议论文,于是在备考时搜罗了很多事例,在写作时堆砌三至五个事例,完成800字的任务,这就是目前议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通病——以例代证,它直接导致文章思想浅薄,论证乏力,在发展等级“深刻”点上无法正常得分。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深入分析,揭示观点与材料(事例)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在观点与材料(事例)之间搭起桥梁。

比如,有位考生在论证“战胜挫折,取得成功”时这样写:

“史铁生21岁时候双腿瘫痪,但他最后战胜挫折,取得成功。贝多芬虽然两耳失聪,但他依然创作了《英雄》、《命运》等大量的音乐精品,他是生活的强者。”

这种现象就是严重的以例代证,在观点与材料之间缺少必要的分析,文章浅薄,缺乏说服力,观点的启示性不足。可在事例之后对史铁生、贝多芬战胜挫折做必要的分析,将材料“引”或“扭”向观点,在材料与观点之间架设桥梁,将本段修改成:

“史铁生21岁时候双腿瘫痪,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但他并没有被生活打垮,而是用火热的文字去诠释生活的信心和生存的意志。

贝多芬虽然两耳失聪,但他依然创作了《英雄》、《命运》等大量的音乐精品。在与不幸人生的抗争中,他顽强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这些人都经历过磨难,甚至是致命的打击,但他们没有屈服于命运和不幸,他们坚强地站了起来,,最终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所以,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磨难乃至打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从此对生活失去信心和战胜生活的顽强意志。”(加着重号的部分从信心与顽强角度分析,然后综合,使论证深刻有说服力)

2、运用比较,揭示事物本质

比较是指把事物之间相同、相似、相反或有差异的方面加以对照区别,从而得出某种认识的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可以使事物各个方面的特点更加突出,从而使认识更加深刻,揭示事物本质。

比较思维最典型的方式是正反对比。正反对比思维方式可以从反面揭示事物的本质,使得正面观点更加鲜明,论点更加深刻。

比如寓言《狮子与狐狸》:一只雄狮逮着一只狐狸,但没有吃它。因为狐狸答应每天逮几只小动物贡奉给狮子。于是,在很长的时间里狮子足不出户,天天享受着狐狸送来的食品,舒适得很。可是有一天狐狸什么也没有带来,狮子正要责问狐狸时,狐狸扑向它,将其咬死。

我们用这个寓言来论证“惰性的危害”的主题,就可以用正反对比的方式进行:

狮子是强大的,狐狸是弱小的。狮子天天享受着狐狸送来的食品,养尊处优,它逐渐失去了作为百兽之王的勇猛与血性;狐狸为保住性命,天天疲于奔命,它的勤奋使其体魄更加强健、内心更加坚强。最终,强壮的老虎被弱小的狐狸咬死,惰性使然也。

3、同中求异,远离老生常谈

由于生活经验不足,考生常常患人云亦云,老生常谈的毛病。如果能够同中求异,不仅观点新颖有创造性,而且论证深刻。所谓同中求异,其实就是求异思维,即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探索同一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是思维形式中质量较高的一种,它常常要突破现成理论,扫除旧理论和旧观点,进而产生全新的理念,促进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

比如在教学《项链》这篇小说时可引导学生对玛蒂尔德的形象及小说的主题进行讨论。一般的看法是本文通过对玛蒂尔德虚荣心过度膨胀的描写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玛蒂尔德是一个追求虚荣、贪慕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妇女。老师对这一传统的看法提出新的意见:玛蒂尔德是一个由虚荣心导致错位到由诚实劳动导致复位并最终找到自我的女性,是个变得很美好很可爱的女性形象,老师让学生思考这一观点的理由,这其实就是一种求异思维的训练,经过求异性的思考,学生就会在玛蒂尔德身上发许多优点——诚实、勤劳、有耐力、忠于爱情、真诚可爱等等。如果在议论文写作中也能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文章一定会写得更加深刻。

 

追根溯源,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事物存在普遍的联系,因果关系就是其中之一。因果联系是一种必然的联系,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在议论文中,如果能够追根溯源,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文章一定会非常深刻。因果思维可以分为原因思维和功能思维两类。

1、原因思维

原因思维是指对事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的思维方式。议论性文章的基本逻辑是建立在原因思维的基础上的,可以说没有原因思维,就没法形成议论。

原因思维最基本的操作模式是:“之所以有××(结果),是因为……”

(1)层进式:

之所以有××(结果),是因为……(原因l);是因为……(原因2);是因为……(原因3);……   

(2)分层式:

之所以有××(结果),是因为……(原因l);之所以有××(原因l),是因为……(原因2);之所以有××(原因2),是因为……(原因3)……

比如学生在论证“诗意地生活”时写到:

   季羡林曾说过: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内心和谐,有爱心的人才可以诗意地生活。特蕾莎修女的生活充满诗意,是因为她给每一个穷人带去关爱;皮埃尔神父的生活充满诗意,是因为他给无家可归者送去温暖;袁隆平院士的生活充满诗意,因为他为饥饿中的人们送去希望。

这里就是运用了原因思维方式,采用分层式的论证思路,深刻地揭示“诗意地生活”的原因是“内心和谐,充溢着对万物的爱”即能够给处于困境中的人们带去爱与温暖。

2、功能思维

功能思维对结果进行分析的思维方式。是由因及果,最基本的操作模式是:因为××(对象),所以……(结果1);因为××(结果2),所以……(结果3)……

比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该文段前三句每句一因推出一果,第四句两因推出一果,第五句两因推出最后结果:王道之始,其中第五句的因是第四句的果。

由此看来,如果在议论文的某个文段甚至整篇文章采用因果思维方式,文章逻辑思辨能力一定更强,文章也就更加深刻。

 

 总之,高考考场作文要写得深刻可以有多种渠道:或深入分析,或运用比较,或同中求异;或追根溯源,或挖掘结果,或给人启发等等。

 

参考文献:

①《写作思维学》朱行能 人民出版社 2007年5月

②《细数高考议论文论据使用三大“失分点”》  《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9期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